Linux中Root Filesystem(根文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是BusyBox,本节就介绍一下使用BusyBox制作Linux根文件系统rootfs,主要参考xilinx wiki上Zynq Root FileSystem Creation方法:http://wiki.xilinx.com/zynq-rootfs
1. 准备工作:
首先在Ubuntu中建立ARM GNU交叉编译环境,笔者使用的是Ubuntu11.04平台。
通过Git下载BusyBox:
2. 编译安装BusyBox
在Ubuntu平台中进入BusyBox,进行初始化默认配置:
自定义配置BusyBox,会弹出图形界面设置窗口,如图1所示
图1
进入BusyBox Settings->Installation Options->BusyBox installationprefix设置BusyBox的安装目录,将其设置为/home/devel/_rootfs,如图2所示。
图2
完成配置后,输入以下脚本安装BusyBox:
在设置的目录中会生成rootfs,其中包含了bin、sbin、usr/bin和usr/sbin 目录,其下包含了我们常用的命令,这些命令都是指向bin/busybox的软链接,如图3所示。
图3
3. 编译安装Dropbear
Dropbear提供支持SSH客户端/服务器功能。
从Dropbear网站上下载Dropbear,并解压:
配置Dropbear:
编译Dropbear:
安装Dropbear,并且在rootfs中建立链接,如图4所示为生成的scp
图4
4. 工具链和应用程序配置
需要将Xilinx ARM工具链的库拷贝到rootfs中的lib文件夹下,由于笔者没有在Ubuntu平台上安装ISE套件,因此从Windows平台上拷贝,在Windows平台上的位置:*:\Xilinx\14.2\ISE_DS\EDK\gnu\arm\nt\arm-xilinx-linux-gnueabi\libc\lib
然后将libc/sbin和libc/usr/bin中的文件也拷贝进去。
5. 其它目录生成和配置
rootfs中还需要创建其它目录,如下脚本:
图5
创建etc/fstab文件:sudo gedit etc/fstab,文件内容如下:
创建etc/inittab文件:sudo gedit etc/inittab,文件内容如下:
创建etc/ passwd文件:sudo gedit etc/passwd,文件内容如下:
设置etc/init.d/rcS的权限:
到这一步,rootfs目录算是创建完成了
6. 生成ramdisk镜像文件
rootfs想要被识别,需要将其制作成镜像image文件,并且压缩。如下脚本为创建image文件:
新建一个ramdisk目录,然后将ramdisk8M.image加载到该目录下:
将_rootfs/目录下的文件拷贝到ramdisk中:
拷贝完成后卸载ramdisk
最后压缩ramdisk8M.image文件:
ramdisk8M.image.gz镜像文件生成完毕,如图6所示。
图6
本视频基于Xilinx公司的Artix-7FPGA器件以及各种丰富的入门和进阶外设,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帮助读者从FPGA基础知识、逻辑设计概念
本课程为“从零开始大战FPGA”系列课程的基础篇。课程通俗易懂、逻辑性强、示例丰富,课程中尤其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对“时序”和“逻辑”的把控,以及硬件描述语言与硬件电路相对应的“
课程中首先会给大家讲解在企业中一般数字电路从算法到流片这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哪些流程,都分别使用什么工具,以及其中每个流程都分别做了
@2003-2020 中国电子顶级开发网